關於荷蘭二三事(一)
雖然走訪荷蘭只有短短五天的時間,不過這個國家的確在很多地方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個缺發自然景觀和大多低於海平面的國土上,荷蘭擁有世界最大的鬱金香公園和最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並規劃出發達的運河水利系統,成為水道和橋樑的專家,更是治水的先驅。另外除了知名品牌如飛利浦家電、海尼根啤酒外,荷蘭的設計業更是在這幾年大放異彩,許多荷蘭的品牌和設計師紛紛躍上國際舞台,「荷蘭設計」已悄然間風靡全球。到底這個和台灣差不多大,被許多大國環伺的國家,是如何不斷的克服障礙,創造出許多傲人的成績呢? 或許可以從這個國家的民族性看出一些端倪。荷蘭人看似冷漠,卻不吝在你需要幫忙時提供協助。荷蘭人對生活採取開放的精神和態度,但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散漫,反而從一些事情,可看到他們堅毅務實的一面。荷蘭人崇尚自由平等、反對權威和注重團隊精神。或許就是因為人民這樣的性格再加上身處地狹人稠的環境,激盪出荷蘭人的創意,進而運用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中,讓荷蘭發展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
由商人從土耳其傳入,在荷蘭大受歡迎,
也引發了著名的"鬱金香狂熱Tulipomania"
這是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法國文豪大仲馬的《黑色鬱金香 The Black Tulip》
即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描述發生在哈倫,一段動盪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 拍攝於哈倫‧市集廣場 Haarlem‧Grote Market -
常有人弄錯法國國旗和荷蘭國旗,
最大的差別在於法國是直的紅白藍,荷蘭則是橫的。
荷蘭旗幟製造商或許可以考慮,
如果國內旗幟銷量下降的話,
他們還可以將旗幟剪成兩半,改賣到法國去...
- 拍攝於哈倫‧市政廳 Haarlem‧Stadhuis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荷蘭遭到德國納粹佔領,時間長達五年,
境內許多的猶太人都遭受到迫害,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就是犧牲者之一。
當時也有許多勇敢的荷蘭人,傾力去拯救猶太人,
在哈倫的鐘錶商Ten Boom一家為猶太人提供了庇護處,
再轉送到其它安全的地方,
最終還是遭發現而被逮捕,導致家破人亡,
戰後唯一倖存的女兒Corrie出版了自傳《The Hiding Place》
描敘了這段經歷,痛訴納粹暴行,後來被拍成電影。
安妮和Ten Boom不同的處境和遭遇,卻都呈現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無奈
- 為紀念Ten Boom一家人而成立的Ten Boom Museum,保留了當時的一些場景和詳細導覽 -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之後,
荷蘭的宗教信仰,開始分為羅馬天主教和新教,
代表著社會慢慢地由過去封建神權,
逐步的演變成以人文主義為思想的中心,
也帶來了藝術文化的璀璨時期,
出現了如林布蘭(Rembrandt)等
勇於探索生活周遭和自我的畫家。
- 隸屬新教的Marekerk,是17世紀宗教改革後第一座建立於萊登Leiden的教堂 -
荷蘭三大畫家之一的維米爾(Vermeer),
除了《台夫特一景 A View of Delft》,
描繪了家鄉的景色之外,其餘作品皆以平凡人物為主。
留給世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這幅畫的背後似乎也透漏著女主角與畫家間曖昧不明的關係。
- 拍攝於台夫特 Delft‧Voldersgracht -
自古以來就不斷的與水爭地的荷蘭,
多是利用堤防、風車和填海造地,來對抗大自然。
不過隨著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
荷蘭政府開始思考如何與水和平共存,
這一連串從爭地到還地的改變,
或許讓同樣面臨水患問題的台灣可以借鏡。
- 保存著19座風車的小孩堤防Kinderdijk,於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對荷蘭的第一印象,就是腳踏車特別多,
不管是街道上,車站前,感覺就像台灣的摩托車一樣,
就連荷蘭首相也是騎腳踏車去上班。
在這個腳踏車的天堂中,馬路旁不一定會有人行道,
卻一定有腳踏車的專用道,也有專門上下樓梯的專用道。
荷蘭的腳踏車數量已超過其總人口數,
是全世界腳踏車最密集的國家,
台灣剛好是荷蘭最大的腳踏車供應國家。
- 拍攝於台夫特車站前 Delft Stationsplein -
... 更多的照片: 《netherlands & belgium》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