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博物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 MoMA
成立於1929年的紐約現代美術館,是收藏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品最豐富的地方,收藏的藝術品約有十萬多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像是梵谷的《星空》、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莫內《睡蓮》以及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等,MoMA本身就像是一本現代藝術史的教科書一樣。美術館曾於2002封館進行擴建計畫,印象中念書的時候曾去過舊館,但卻很少整個參觀完,到後來改建時多次拜訪過MoMA Queens這座在皇后區的臨時館。一直到2004年底重新開館後,於2007年再訪紐約時才有機會參觀由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ichi)所改造完成的新館,一睹其嶄新的面貌。
Campbell's Soup Cans by Andy Warhol, 1962
做為普普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康寶濃湯」代表的不單只是一件藝術品而已,沃荷藉由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食品罐頭告訴社會大眾,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藝術品的消費者。這也是普普藝術的精神,直接從生活出發、將日常生活帶進藝術中。
One: Number 31 by Jackson Pollock, 1950
波拉克(Pollock)是美國抽象主義的畫家,也是二戰後美國最偉大的藝術家,在當時是美國可與歐洲畫家如畢卡索等人分庭抗禮的代表人物,以獨創的滴彩潑灑的技巧聞名於世,其編號「第五號作品, 1948」是目前世界上最貴拍賣畫作,在2006年時以台幣46.1億高價賣出。就如同波拉克顛覆傳統的創作精神,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長期酗酒、沉溺於狂歡宴樂,再加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都使波拉克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深淵,最後和女伴死於酒後駕車引起的意外,死當時只有44歲。對波拉克生平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部電影「波拉克和他的情人(Pollock)」,男主角艾德哈里斯(Ed Harris)在片中將波拉克的滴彩技巧模仿的微妙微肖,令人印象深刻,另外這部電影也著墨很多波拉克和老婆之間,也同是畫家李奎絲娜Lee Krasner的悲慘關係。
I and the Village by Marc Chagall, 1911
身為超現實主義先驅的夏卡爾(Chagall),其作品總是充滿奇幻的色彩、大膽的構圖與用色,感覺起來就像走入夢幻的世界一樣,但其實這些都是發自他的內心的感觸,包括對妻子的愛意,對故鄉的回憶與對世界的關懷。這張「我與鄉村」就是對故鄉俄國農村的懷念,夏卡爾運用交錯重疊、幾何構圖的方式,將他記憶中故鄉的景物一起呈現在這幅畫當中。
Street, Berlin by Ernst Ludwig Kirchner, 1913
柏林街道上都會男女雍容華麗的造型,表現主義畫家克爾希納(Kirchner)以柏林的街道,穿著打扮時尚的男女作為題材,刻劃出當時人們追求物質享樂的生活,也傳達了當時的都市生活氣氛。
The Japanese Footbridge by Claude Monet, 1920-22
印象派大師莫內(Monet)畫過很多關於日式步行橋的主題,從1890年開始起就不斷出現在莫內的作品中,不過這張晚期的作品不論是在色調或是畫面構成的氣氛都跟之前的作品感覺不同,猜想大師這時後應該已被疾病纏身,所畫的畫作也呈現出內心的痛苦。
美術館內川流不息的人潮
重新開館的美術館門票門票費也從原來12元美金調整到20元美金,是紐約市收費最貴的博物館之一,也引起不少的爭議。所幸該館於每週五下午四點後開放免費參觀,有興趣卻又覺得門票貴的愛好者可以趁著這個時段前去觀賞。
The Sleeping Gypsy by Henri Rousseau, 1897
夜晚寂靜的沙漠裏,沉睡的吉普賽人,一隻獅子正低著頭嗅著他,整幅畫給人一種奇妙又安詳和諧的氣氛,彷彿徘徊在夢裡的虛幻一般,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 這是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著名作品。
Three Women by Fernand Leger, 1921
三個裸體的女人一起在一間公寓裏喝著咖啡,在機械派美學先驅費爾南雷捷(Fernand Leger)的作品中,人物線條總是簡簡單單的,皮膚就像是機械般一樣的光滑,也因為對機械的熱愛,他畫中的人物給人印象是充滿機械感,代表著健康與毫不矯飾的情感。雷捷將人類的型體運用幾何圖像重新解構,刻意以呆板的型體呈現,構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Marilyn Monroe, I by James Rosenquist, 1962
永遠的性感女神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雖然很早就消香玉損了,但一直是很多藝術家最喜愛的主題,這幅作品是普普藝術家詹姆斯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為紀念夢露所創作的,他擷取夢露部分的影像將其重組,並將她的名子英文子母重疊顯示在畫作上來緬懷這位螢幕性感偶像。
Double Elvis by Andy Warhol, 1963
安迪沃荷的作品之一,沃荷除了擅長以日常生活做為創作的元素之外,一系列以名人肖像為主題的創作,如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切格瓦拉等,更為他帶來更多的名氣和財富。這張「Double Elvis」是沃荷受到貓王主演的電影「Flaming Star」所啟發,在這部片中,貓王扮演一位具有一半白人血統和一半美國原住民血統的混血兒。
Essex by John Chamberlain, 1960
美國雕塑家約翰張伯倫(John Chamberlain)擅長運用廢棄的材料創作出一件件拼貼的作品,的確剛遇見這些作品時,還以為身處於報廢汽車的回收場。為何要以廢棄物來創作呢? 這是因為我們社會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的工業廢物,於是藝術家將這些廢棄物組合成藝術品,將垃圾帶進博物館展示,也批判消費主義下一般社會大眾的丟棄心態。
... 更多MoMA的照片: 《MoMA》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