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影像]Behind the Smile

Behind the Smile
Behind the smile,
Behind this happy face,
There seems to lie a deep sadness,
Hidden in your heart,
For you know some days,
The country that once prospered under your rule,
Will lose its light.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旅遊]愛上長灘島 - i ❤ BORACAY(二)

**風景篇**
其實過去對長灘島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只知道是一座位在菲律賓的美麗島嶼。
後來才瞭解這座島有著非常漂亮的沙灘和觀光資源,
且被《Lonely Planet》等旅遊書評為全世界最美麗的沙灘之一。
也讓許多歐美觀光客慕名而來。

整座島長大約7公里,不過在它的西岸面,卻有一片綿延四公里的白色沙灘。
抵達飯店等待check-in的同時,就被這片沙灘給吸引住。
如此潔白無瑕的沙灘,加上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和隨風搖曳的棕櫚樹,
不管怎樣煩雜的心情,都會被釋放出來。
尤其穿著夾腳拖鞋踩在發熱的沙灘上,讓細沙在腳趾間流動,可是特別的舒服!!!

Boracay Beach White Sand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旅遊]愛上長灘島 - i ❤ BORACAY(一)

**交通篇**
長灘島大概位在菲律賓群島的中部,在班乃島的西北方。
就位置來看離台灣並不遠,不過因為需要轉機或轉車,
時間會比預期中花的更久才能抵達。

而到長灘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飛,另一種則是轉機。
直飛的話,是搭飛機到Kalibo國際機場,再轉搭巴士前往Caticlan機場。
轉機的話,則是先到馬尼拉,再轉國內航班至Caticlan機場。
討厭坐巴士的人,可考慮以轉機的方式。

不過以轉機方式前往的旅客最好有心理準備,因菲律賓國內線誤點頻繁,
像我們清晨5點多在馬尼拉機場,已經辦好登機手續,
卻延誤到早上11點多才起能飛,到了飯店已經下午兩點了,大家都累壞了。

Untitled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旅遊]紐約印象‧Central Park

Central Park
就像倫敦的海德公園、攝政公園和巴黎的布隆森林一樣,紐約也有一個屬於他們平日休憩的場所-中央公園。中央公園被稱作紐約的綠洲,從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的觀景台往北俯瞰,可以看到整片開闊的綠地,幾乎整個曼哈頓中城都被占據了。美國著名建築評論家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曾經說過中央公園"雖不是一棟建築物,卻是紐約最偉大的建築"。很難想像當初的規劃者是如何有遠見的提出建造這座都市公園的構想,以及兩位景觀設計師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沃克斯(Calvert Vaux)是如何將原本這片充滿沼澤、牧場的荒地,設計出許多讓人驚艷的人造自然景觀,其中包含了湖泊、草原和森林步道等,後來又陸續增加了溜冰場、遊樂景點以及野生動物園等,在這車水馬龍的都市裏,創造出一個屬於大自然的空間。如今的中央公園已成為紐約市民最熱門的休閒去處,公園裡會定期的舉辦許多大型的戲劇或是音樂活動,尤以夏天為甚。也因為公園裡的自然美景,很多的電視或電影都曾在此取景,很多經典場景都成為影迷必定造訪的地方,另外中央公園也是紐約馬拉松最早的比賽場地。

最常從第五大道和59街的入口走入公園,進入不久後,可以看到一座美麗的拱橋Gapstow Bridge。Gapstow Bridge不僅是一座橋,站在橋上還可以擁有絕佳的視野,往南看可看到廣場飯店(Plaza Hotel)和繁華的曼哈頓中城;橋的一方在冬天時可見到Wollman Rink,在夏天時則是Victorian Gardens Amusement Park。不論春夏秋冬,Gapstow Bridge總是以優雅的弧度,靜靜的橫跨在The Pond這座池塘上,也讓經過這裏的遊客放慢了腳步,悠閒的欣賞它的美。
Gapstow Bridge in Winter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旅遊]關於荷蘭二三事(二)

關於荷蘭二三事(二)
對荷蘭人而言,腳踏車已經是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天騎著車穿越巷弄之間,或是騁馳於河岸步道上,
不論是上班、逛街、吃飯或是接送小孩,都與腳踏車脫不了關係。
對於遊客來說,想要體驗真正的荷蘭人的生活方式,
或許就是自由自在的騎著腳踏車,欣賞著俯首可拾的美景和樂趣,
放慢著腳步去細細品味荷蘭當地的文化風情。
A Day in Haarlem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旅遊]關於荷蘭二三事(一)

關於荷蘭二三事(一)
雖然走訪荷蘭只有短短五天時間,不過這個國家的確在很多地方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個缺發自然景觀和大多低於海平面的國土上,荷蘭擁有世界最大的鬱金香公園和最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並規劃出發達的運河水利系統,成為水道和橋樑的專家,更是治水的先驅。另外除了知名品牌如飛利浦家電、海尼根啤酒外,荷蘭的設計業更是在這幾年大放異彩,許多荷蘭的品牌和設計師紛紛躍上國際舞台,「荷蘭設計」已悄然間風靡全球。到底這個和台灣差不多大,被許多大國環伺的國家,是如何不斷的克服障礙,創造出許多傲人的成績呢? 或許可以從這個國家的民族性看出一些端倪。荷蘭人看似冷漠,卻不吝在你需要幫忙時提供協助。荷蘭人對生活採取開放的精神和態度,但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散漫,反而從一些事情,可看到他們堅毅務實的一面。荷蘭人崇尚自由平等、反對權威和注重團隊精神。或許就是因為人民這樣的性格再加上身處地狹人稠的環境,激盪出荷蘭人的創意,進而運用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中,讓荷蘭發展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
由商人從土耳其傳入,在荷蘭大受歡迎,
也引發了著名的"鬱金香狂熱Tulipomania"
這是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法國文豪大仲馬的《黑色鬱金香 The Black Tulip》
即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描述發生在哈倫,一段動盪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旅遊]沉睡的中世紀古城‧布魯日

布魯日 Bruges
這座有北方威尼斯(The Venice of the North)之稱的小鎮,就如同歐洲其它的古城一樣,除了有古意盎然的建築和街道外,到處縱橫交錯的運河、水道,和倒映在水中的樹木、橋梁和建築物的畫面、充滿了油畫感的感覺,是這座古城留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和一些北方的低窪城市如阿姆斯特丹一樣,布魯日除了以運河發展成為當地特色之外,也因為保留了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從街道、房屋、教堂到鐘樓等,無不散發出濃濃的古意,讓人恍如置身於中古世紀。布魯日的荷蘭語為Brugge,也就是橋梁之意,十二世紀到十五世紀是這座城市的貿易黃金時期,後來逐漸被安特衛普(Antwerpen)所取代而逐漸的失去了光環,不過據說因為十九世紀時的比利時作家Georges Rodenbach的小說《死寂之城布魯日 Bruges-la-Morte》以這裡為創作背景,而讓人們又重新憶起了這座美麗的古城,布魯日靠著觀光旅遊在二十世紀逐漸重拾往日的榮光。或許就是因為沉寂了這麼久,所以能讓中古世紀的文化在這裡被妥善的保存而沒有受到任何破壞。西元2000年布魯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也是2002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位於運河旁的Memling Museum,前身是聖約翰醫院(St. John's Hospital),是歐洲最古老的中世紀醫院之一。博物館裡保留了很多畫作、銀器、家俱製品以及雕像等。當然最有名的收藏則是Hans Memling的畫作,這位十五世紀的法蘭德斯派的畫家,為了感謝因在戰爭受傷的他,在醫院照料下康復,而捐贈出他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聖烏蘇拉的遺物箱 Saint Ursula Shrine》。
Memling Museum and St John's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