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旅遊]關於荷蘭二三事(二)

關於荷蘭二三事(二)
對荷蘭人而言,腳踏車已經是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天騎著車穿越巷弄之間,或是騁馳於河岸步道上,
不論是上班、逛街、吃飯或是接送小孩,都與腳踏車脫不了關係。
對於遊客來說,想要體驗真正的荷蘭人的生活方式,
或許就是自由自在的騎著腳踏車,欣賞著俯首可拾的美景和樂趣,
放慢著腳步去細細品味荷蘭當地的文化風情。
A Day in Haarlem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旅遊]關於荷蘭二三事(一)

關於荷蘭二三事(一)
雖然走訪荷蘭只有短短五天時間,不過這個國家的確在很多地方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個缺發自然景觀和大多低於海平面的國土上,荷蘭擁有世界最大的鬱金香公園和最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並規劃出發達的運河水利系統,成為水道和橋樑的專家,更是治水的先驅。另外除了知名品牌如飛利浦家電、海尼根啤酒外,荷蘭的設計業更是在這幾年大放異彩,許多荷蘭的品牌和設計師紛紛躍上國際舞台,「荷蘭設計」已悄然間風靡全球。到底這個和台灣差不多大,被許多大國環伺的國家,是如何不斷的克服障礙,創造出許多傲人的成績呢? 或許可以從這個國家的民族性看出一些端倪。荷蘭人看似冷漠,卻不吝在你需要幫忙時提供協助。荷蘭人對生活採取開放的精神和態度,但卻一點都感覺不到散漫,反而從一些事情,可看到他們堅毅務實的一面。荷蘭人崇尚自由平等、反對權威和注重團隊精神。或許就是因為人民這樣的性格再加上身處地狹人稠的環境,激盪出荷蘭人的創意,進而運用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中,讓荷蘭發展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
由商人從土耳其傳入,在荷蘭大受歡迎,
也引發了著名的"鬱金香狂熱Tulipomania"
這是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法國文豪大仲馬的《黑色鬱金香 The Black Tulip》
即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描述發生在哈倫,一段動盪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旅遊]沉睡的中世紀古城‧布魯日

布魯日 Bruges
這座有北方威尼斯(The Venice of the North)之稱的小鎮,就如同歐洲其它的古城一樣,除了有古意盎然的建築和街道外,到處縱橫交錯的運河、水道,和倒映在水中的樹木、橋梁和建築物的畫面、充滿了油畫感的感覺,是這座古城留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和一些北方的低窪城市如阿姆斯特丹一樣,布魯日除了以運河發展成為當地特色之外,也因為保留了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從街道、房屋、教堂到鐘樓等,無不散發出濃濃的古意,讓人恍如置身於中古世紀。布魯日的荷蘭語為Brugge,也就是橋梁之意,十二世紀到十五世紀是這座城市的貿易黃金時期,後來逐漸被安特衛普(Antwerpen)所取代而逐漸的失去了光環,不過據說因為十九世紀時的比利時作家Georges Rodenbach的小說《死寂之城布魯日 Bruges-la-Morte》以這裡為創作背景,而讓人們又重新憶起了這座美麗的古城,布魯日靠著觀光旅遊在二十世紀逐漸重拾往日的榮光。或許就是因為沉寂了這麼久,所以能讓中古世紀的文化在這裡被妥善的保存而沒有受到任何破壞。西元2000年布魯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也是2002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位於運河旁的Memling Museum,前身是聖約翰醫院(St. John's Hospital),是歐洲最古老的中世紀醫院之一。博物館裡保留了很多畫作、銀器、家俱製品以及雕像等。當然最有名的收藏則是Hans Memling的畫作,這位十五世紀的法蘭德斯派的畫家,為了感謝因在戰爭受傷的他,在醫院照料下康復,而捐贈出他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聖烏蘇拉的遺物箱 Saint Ursula Shrine》。
Memling Museum and St John's Hospital